近日,智能装备学院一篇由银龄教师朱文焱教授指导、24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徐锐祥完成的题为《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软驱动技术浅析》学术论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煤矿机械》2025年第46卷第1期成功发表,引发全院师生的广泛关注。这篇凝聚“一老一少”心血的成果,既是学院学术传承的生动缩影,更是银龄教师扎根教学一线、学生追求真知的真实写照。

已从教30余年的朱教授退休后毅然加入智能装备学院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她坚持事事躬亲,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她坚持"五个一"工作法:每天一次进度检查、每周一次集中研讨、每旬一次文献分享、每月一次成果汇报、每阶段一次总结提升。“数据验证要经得起推敲”“文献综述要有问题意识”,这些叮嘱成为教室里最常响起的声音。

在朱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师生养成了"晨读夜研"的习惯:每天早晨的教室里,总能看到老少两代人热烈讨论的身影;深夜的办公室灯光下,常见朱教授戴着老花镜逐字批改论文的身影。
“从最初毕业设计选题的迷茫到最终科技论文的成功发表,朱老师不仅教会我做设计的方法,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徐锐祥感慨道。这篇论文从开题到发表历时8个月,修改达23稿,每一个图表、每一组数据都凝聚着两代人的心血。

院长陆学斌教授表示:“银龄教师是学院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反哺教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本色。”
夕阳辉映朝阳红,笔墨丹心写春秋。在智能装备学院,像朱教授这样的银龄教师们正用满头白发丈量教育初心、用智慧与汗水续写着育人新篇,而年轻学子们也在这份传承中茁壮成长,共同绘就了一幅“银龄育苗、青蓝相继”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