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细研促提升,匠心赋能启新程
发布日期:2025-10-24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课程教学质量,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2025年10月22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工程基础训练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工程基础训练C(特种加工)》为载体的磨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潘雨婷老师主讲,全院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研讨,旨在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活动伊始,潘雨婷老师从课程定位与学情分析入手,清晰阐述了本课程作为面向电气类、自动化类本科二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现代工程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课程内容紧扣“特种加工”前沿技术,涵盖激光加工、线切割、3D打印等多个模块,构建了从软件设计(CAXA)到设备操作,再到实体加工的完整技能链条。

在教学设计与展示环节,潘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教学盛宴。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环环相扣,亮点纷呈:

闭环教学,夯实技能基础:课程遵循“安全教育→理论认知→软件教学→设备演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闭环。思政融合,涵养工匠精神:课程将思政教育如盐入水般融入专业教学。在讲解激光原理时,不仅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应用,更以“神光”装置、舰载激光武器等“国之重器”为例,生动讲述了我国在激光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多元互动,激活课堂氛围:教学设计注重启发与互动。通过“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激光应用?”等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确保了理论讲授不枯燥、软件练习有方向、设备操作有章法。

在教学反思部分,潘老师以坦诚严谨的态度,深度剖析了教学中的得与失。她指出,本次课程在达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上成效显著,学生课后参与开放性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同时,她也直面了软件教学节奏把控、实操环节学生参与度不均、信息化工具应用深度不足等现实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教研室同仁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四重奏”:一是优化软件教学,推行“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活化设备等待时间,设计预习任务或观摩学习单;三是深化学习通等平台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延伸学习链条;四是设计更结构化的课堂互动,如小组竞赛、互评互助等,促进全员深度参与。

此次磨课活动,不仅是一次个人教学风采的展示,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集体教研。它充分展现了智能装备学院教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持续反思改进的教学追求。通过不断的“磨砺”与“碰撞”,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策略,为打造更多“金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匠心守初心,以精工育英才,助力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